心无尘埃,清风自来,不畏将来,不念过往。一张桌椅,一盏灯,寻一处清幽,念一本好书。人生所经历的事就像书中一个个文字堆砌成的故事,每翻一页都是自己宝贵的记忆。这一生的过往与变化,也让你重新认识了自己,几十年的春华秋实承载了多少个光阴的故事。在成都金牛区养老院一暄康养两河公园(西门)院有一位书迷奶奶,她叫张玉蓉。奶奶告诉我,读书,是人生最美的风景;读书,让人生变得丰富。

成都金牛区养老院一暄康养光阴的故事!

追求你喜欢做的事

张奶奶出生于仁寿县文宫区中坝乡一个普通的家庭,家中有兄弟姊妹8个,排行老幺。从小爱看书的她本是个读书的材料,小时候家附近没有办中学,但是奶奶喜欢学习想读书,同学就约奶奶去镇上读书为了考进好的学校学习。但受封建思想的严重影响,父亲和哥哥不同意,称家中八个兄弟姐妹,这个家离不开奶奶,父亲一口谢绝了同学的邀请,所以奶奶就没读上书,这件事终究成了奶奶一生的遗憾。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是奶奶对生活的执念,用一颗平常心,为自己而活。她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们可以选择不看八九,常想一二。浮生若茶,甘苦一念,一念苦,一念甜,不经苦,何来甜?转个念,就是新的甜味儿生活。虽然她没有机会走进学堂念书,但是读书这件事儿,她从未放弃。奶奶坚信,人要多读书,特别是当自己出身于一个经济条件不够好的家庭,物质条件支撑不了我们梦想时,读书,是你唯一改变命运的出路;读书,能成就一个更出色的自己。中国四大名著奶奶都阅读过,金庸、梁羽生及一些不知名作者的武侠小说奶奶也都看过。其中《昭君和番》讲述的内容留在了奶奶记忆深处,她说这部小说演绎了一段凄怨迷离,令人哀伤,更令人敬佩的故事,所以至今她的印象都很深刻。

人生永远没有最晚的开始

张奶奶记忆力很好,很多东西且不说过目不忘,至少看三两遍都能记住,哪怕如今89岁的她记忆力依然也不弱于他人。问及奶奶是什么时候参加工作的,她说当年工厂要求年满25岁就无法进厂参工,否则进厂也只能去担土挖泥巴,但是个子小小的她担不起泥巴也不想去挖土,想当工人学习一门技术,以后有更好的出路。于是,奶奶把身份证出生年份改小了2岁,当年是以24岁进厂工作的,但其实是26参工。所以现在奶奶身份证上是87岁,实际上奶奶今年应该是89岁高龄了。

张奶奶1958年进厂,主要做无线电元件,电熔、电阻、集成电路。那个时候小学文化程度的她进厂工作后,晚上还带着两个娃娃上夜校学习深造自己。夜校读完后被评选为先进学员,并颁发了笔、本子、草帽等物资以此鼓励。刚进厂时自己是个初出茅庐什么都不懂的学工,为了学习经验技术,自费三个月进厂学习,转正后可以享受每个月12元的薪资待遇。工作中奶奶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虚心求学,别人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奶奶都不嫌弃,全都默默的揽在自己身上。有一件事奶奶至今记忆犹新,当年工作所戴的手套是白色的细纱手套,就像电影中日本军阀手上戴的那种白色手套。中午时分,其他同事都休息去了,奶奶却要趁午休时间浆洗,早点把脏手套洗出来晾晒干再次投入工作中使用。这时上班铃打响了,奶奶赶紧奔赴岗位投入工作中,结果有些同事还在不慌不忙,慢悠悠的走着。上班时间未到岗,工作中懒懒散散,领导对此很不满意批评教育了那部分同事。但张奶奶吃苦耐劳的精神却一直被领导看在眼里,所以后面领导被提拔去四车间当书记后,就直接让张奶奶顶替了他原本的位置。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努力了,美好的结果总会到来!

奶奶工厂几乎年年先进生产者都有她的名字,作为军供生产厂的工人,奶奶检验过的产品,军代表都不用再次检验,直接就发货出国了。由此可见,奶奶在工作中的严谨和专业度早已深得大家的认可。她不仅是厂里检验工长,也是工会委员的成员之一,她把工作中“吃苦耐劳”的精神正确引导给子女,且自己一直身体力行的为孩子们作着榜样。

记得工厂在大跃进时只图数量不图质量,盲目的生产了一批不合格产品。当时的正副二位组长和其他同事都去大邑县开会去了,车间就只剩张奶奶一个人,上级领导就指示奶奶加班加点整改问题产品,那个时候的人都很老实,说加班就加班,任务没完成晚上加班都要干完,奶奶没有任何抱怨。直到组长和其他同事们开完会赶回来,大家在一起顺利的整改完这批次产品,验收合格后,奶奶才算送了一口气,劳累的她回家倒床就睡着了。

只要有所爱 永远都不晚

奶奶当时所在的车间有接近两百个人,一个车间有十几个小组,整个厂有五六千人。要问哪个叫什么名字可能奶奶需要想一下或许也答不上来,但是,若要问及哪个零部件在什么地方,加工到了什么程度,啥时候可以完成,以及哪些问题还需要处理解决的,奶奶记得清清楚楚,毫不犹豫的脱口而出,年轻时她把大部分精力都投放在了工作中。那个年代能进厂上班是件让人很羡慕的事,是份很体面的工作,提到工厂奶奶赞不绝口,连连夸赞当年她工作的工厂绿化环境好、生活条件好,在那个年代很多老百姓温饱都无法解决,但是奶奶所在工厂不仅可以随便吃,管饱,而且种类还很丰富,现在回想起来都是幸福的。

1979年张奶奶退休,在这家工厂工作了22年。奶奶是提前退休的,为了让娃娃顶替,一年解决了三个孩子的工作问题。退休后在居委会工作了几年,我问奶奶是怎么来到一暄的?奶奶笑着说:“我儿子和儿媳妇家就在一暄康养两河公园(西门)院附近,他们先来成都养老院一暄调查了后,我女儿和女婿又来一暄看了看,子女对一暄都比较满意。回去把情况如实告知我后,经过我的同意并决定到一暄两河公园(西门)院先来试住一个月,没想到在试住过程中,我感受到一暄对老人浓浓的关爱之情、百般照顾。这里上至领导下至服务人员,每个人都怀揣着一颗爱心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付出。以至于我在试住后把原本不是自己家的一暄,全然已当成了自己的家。”奶奶这一席话由衷的体现了对一暄的高度认可,让我感触颇深,再次体会到了养老服务的意义。

活到老 学到老

张奶奶是位多才多艺的长者,每次院内搞活动她都是全力支持的。奶奶善于学习,对新鲜事物、科技都很感兴趣,苦于现在年纪大了视力不好,很多东西都是心有余力不足。原以为退休后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多看看书,结果视力不好导致计划失败。然后这并没有阻挡奶奶坚持学习的步伐,她从以前的看书变成了“听书”,还写了几首关于一暄及院内长者的诗。奶奶告诉我,学无止境,要多读书。她的儿子也经常给奶奶摆各种科技新闻,比如成都某年轻科学家研发了关于核潜艇、歼击机上某个高精尖科研技术,又比如某个地方的汽车都不要司机驾驶了,每当奶奶听闻这些新鲜事物都特别感兴趣。

奶奶称自己很喜欢读书人,家里受封建思想严重影响,只让哥哥们读书,他们通过知识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如今每个人都生活得很好。奶奶为他们感到高兴,但内心终究也为自己感到一点小小的遗憾。但时光不会倒流,人生也不会重来,择而不悔,事过无怨,不论生活还是感情。不沉浸于昨天,不幻想于明天,做好现在才是关键。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路过的都是精彩,留下的都是幸福,人这辈子就像随风起落的柳絮,无根、无方向地于世间随意飘零,浮浮沉沉。如今我眼前的这位耄耋长者内心充满了光亮,又何惧风雨悲伤,她的人生自有光芒。

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人这一辈子,总要有些爱好,能把一件爱好坚持下去真的挺好。一辈子不长,选择也很多,在不长的岁月里,记得好好爱自己,守得一分自在静雅,过上一生简单生活。

此心安处,是一暄

一暄康养目前在成都市范围内分别有一暄康养海洋公园(南门)院、成都金牛区养老院一暄康养两河公园(西门)院、一暄天仁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南门院和西门院是一暄康养旗下的高端养老机构,欢迎认知能力和行动能力比较好的爷爷奶奶选择一暄南门院和西门院安度晚年;成都医养结合养老院一暄天仁医养结合示范基地是一暄康养旗下的中端平价型、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对于长期体弱多病、失能、失智等医疗和护理需求大的爷爷奶奶,欢迎选择在一暄天仁养老。进一步了解一暄康养,请致电4000-181-182或关注微信公众号“一暄康养”。

成都金牛区养老院一暄康养光阴的故事!(2024年04月),感兴趣的长者拨打:电话:400-006-1879 了解具体收费/预约参观!

推荐:成都养老院排名、价格表

特别提醒:文章收集整理于网络,若出现排名、价格等仅供参考,实际情况以官网为准,部分文章摘抄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