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一:“老人未老”现象越来越普遍

现有的国际标准是将年满60岁的人定义为老人,中国男性退休年龄也恰好与此相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身体状况明显在改善,平均寿命也在大幅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老人的年龄门槛理应有所提高。一些国家将退休年龄不同幅度地上提,就反映了这种趋势。现在如果还是认定年满60即为老人的话,那么,新出现的一种现象就是“老人未老”。这一点从我们周围一些退休人员的情况就可以明显看出来。不少年过60的所谓老人显得比中年人都要健康、有活力。对于这样的“老人”显然不能按照传统的对待老人的方式来对待,他们应该有全新的养老模式。

特点二:精神需求越来越强烈

过去养老,主要考虑的是物质生活的安排以及医疗服务的保障等。现在则不同,老人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并不亚于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从现实情况看,很多老人在退休之前都忙于工作或养家糊口,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发挥自己的特长与爱好;退休之后,也就是变身成“老人”了,就有了大量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于是,他们的各种兴趣爱好就有了充分释放的机会。如旅游、绘画、音乐、舞蹈、写作、运动等等,不一而足。为了让老人们的需求能够得到有效满足,就必须做好相应的配套服务工作。

特点三:消费层级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改革开放使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与此同时,社会不同阶层人员收入差距也明显扩大,既有千万、亿万富翁,也有至今尚未脱贫人员。与此相对应,我国老人的生活与消费水平也具有明显的层级化特征:有些老人消费能力极为强劲,连很多中青年人都望尘莫及;而有些老人则基本上没有什么消费能力,医疗、养老等都需要社会予以救助。根据老人消费层级化这一现状,相关生产或服务行业都需要提供不同档次、不同质量、不同价格水平的老人消费用品和服务。只要这样才能最大化地满足全社会老人的消费需求,同时也才能使相关行业的企业效益最大化。

特点四:养老服务越来越社会化

传统养老基本上都是靠家庭,为了养老能有保障,人们都习惯于多生几个儿子。社会快速发展以后,一方面商品与服务的购买越来越普遍,部分家庭服务可以通过支付相应报酬的方式依靠社会来解决,另一方面观念的变化,特别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孩子越来越少甚至只有一个,这就使家庭养老压力越来越大,向社会寻求帮助的需求不断增长,这样养老服务社会化就逐渐成了一种新的趋势。设立养老院、组织社区养老、提供上门养老服务等等,都是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具体体现。目前这方面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其中高收入阶层的养老服务社会化程度要远远高于低收入阶层。

2020年中国养老的四大特点!(2024年04月),感兴趣的长者拨打:电话:400-006-1879 了解具体收费/预约参观!

特别提醒:本文收集整理或摘抄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更多信息科阅读《 行业观察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