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一句很好玩的谚语——“对你的孩子好一些,他们将决定你去哪家养老院。”

在中国文化里,住养老院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抛开对养老院的偏见认识外,这其实是一个有关人生暮年生活方式选择的话题,在家,或离家,还有没有其它选择,值得每一个人思考。

2010年7月19日,午后,阴雨,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踏进养老院,没想到,从此,便与养老结缘,一转眼,近10年光景。

父母对于我选择养老这个行业,更多的还是支持,除了所谓的“朝阳产业”,更多还是觉得这是个“积德行善”的事儿,父母的想法,往往并没那么复杂。

工作伊始,作为小白,我们首先要被“洗脑”的一个概念是——“住养老院比住在家里好”,比如:有更专业的照护、更多的同龄人交往、丰富的文娱活动……

不可否认,我们这群刚毕业的小白被“洗脑”得很成功,于是,回到家里,我总跟老太太(北京话,对老妈的爱称)说养老院多好多好。

老太太总会说:“养老院再好,也没自己家好,你可以干养老,但别想着把我送养老院。”

对此,我很“不屑”。

对于不住养老院的原因,老太太也给了我一种全新的视角,比如:

养老院的房间普遍比较小,不如家里住着宽敞;
养老院毕竟是集体生活,一日三餐、生活起居必然不太自由;
最关键的,我身体那么好,还用不着考虑养老院,等到身体不行的时候再说。

可见,目前“养老院”这三个字在大多数客户心理等于“身体不行的时候才考虑的地方”。

对于老太太这种不到60岁,身体健康的“老人”来说,这些因素都是无法接受的,但对于到了80岁,已经失能或失智的客户,这些似乎又都不太重要。

可见,未来的养老产品一定是基于目标客户的精细化设计,未来的养老产品描述也不再是养老院、养老机构这么粗放,而是认知症微型照料之家、中高端自理型服务式养老公寓……。

细分、聚焦;聚焦,再细分。

后来因工作原因,我前前后后大概有4、5年的时间,周日到周四都会住在养老院里,深刻感受了一把“养老院里的真实生活”,也看到了这些老人在养老院的真实生活场景。

我发现,住养老院和住在家里这件事儿并不是绝对的好与坏,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产品是有极大差异的。

首先,看产品层面,主流的养老设施分为两类(这里不谈养老驿站):

A类:养老机构:多以独栋式建筑形态出现,实际入住客群以高龄自理(平均80+)、失能、失智为主;

B类:养老社区:多为地产式建筑形态出现,类住宅社区,实际入住客群以高龄自理(平均75+)为主;

其次,看客户层面,从入住意愿层面,可以分为:

主动型:多为自理老人自己主动考察、选择养老院,有的为当下考虑,有的为长远打算;

被动型:多为子女替老人选择养老院,此时老人基本无法独立生活,在家靠老伴儿、子女、或保姆照顾,选择养老院更多是“无奈”的选择。

客户角度,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随着年龄/身体的变化,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强,但,养老服务永远不等于养老院。

基于“老人不愿意离开家养老(任何一个国家都如此,我也不愿意离开家住养老院)”的客观事实,我们判断,随着社会大众对养老行业认知的进一步提升,未来有两种养老产品将获得更广阔的市场认可和发展空间:

老妈说:“你可以干养老,但别送我去养老院”!

一、养老社区(CCRC):养老社区多以居室型产品为主,其社区的形态也更接近普通的住宅小区,老人并不会认为它是“养老院”,从而改变客户心智,因此,养老社区可以成为老人“新的家”,即通过另一种产品形态替代了老人目前居住的家,这是大多数养老机构产品形态无法满足的,养老社区是更高级的养老生活状态。

二、社区居家养老:基于社区(多为老旧社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也可大大延迟老人入住养老院的节点,此外,“类保姆模式的居家养老产品”则完全可以部分替代养老院的功能,未来,客户为了尽量住在家里,不离开熟悉的社区,从而延缓去养老院的时间,会不断增强对社区居家养老消费意识。

从商业模式角度,养老社区(CCRC)更接近市场化模式,社区居家养老需要更多的政府支持,一旦市场教育完成,生意模型自然会建立起来,至少家政模式是成立的,所以我们看到日医在中国养老业务不断试错后,前些年开始大规模收购国内的家政公司。

最后,回到开篇的那个问题:

Question:我们做养老,但真的愿意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吗?

我的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从理性角度,给父母的养老方式按照优选依次为:

父母在家相依为伴>子女照顾>社区居家养老>保姆照顾>养老社区>养老院。

养老院,在中国文化里有着根深蒂固的“负面影响”,与其纠正客户的旧有观念,不计成本的“教育市场”(结果往往徒劳,比如很多机构营销话术为:五星级的养老院,但本质还是养老院),不如开创一种新的品类,新的理念,新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找到新的机会。

老妈说:“你可以干养老,但别送我去养老院”!(2024年05月),感兴趣的长者拨打:电话:400-006-1879 了解具体收费/预约参观!

特别提醒:本文收集整理或摘抄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更多信息科阅读《 行业观察 》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