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爆雷潮一波接一波,保健品、网贷跑路、币圈收割,如今轮到了以房养老。

这两年,各地有很多养老机构跑路,比如北京的中安民生,使上万老人中招,涉案金额超20亿。

几万名老人含辛茹苦几十年攒下的养老钱,瞬间化为乌有,其中还有央企职员、干部家属、大学教授等。

杨老太太与这家号称主营养老相关项目的中安民生投资管理公司签订资产养老服务合同,中安民生公司将杨老太太的房子作为抵押,向第三方借款327万元,公司每月向杨老太太支付16350元养老金,并代杨老太太向出借人偿还利息。

但是,中安民生才支付几个月养老金后就停止了,出借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杨老太太偿还借款并实现对房屋的抵押权,而杨老太太最后人财两空。

很显然,这是中安民生和出借人设的一个局。

这种打着以房养老名义的骗局很多,但是模式都一样。

首先,一些养老公司打着“以房养老”的旗号,在老人密集的小区里宣传,或者开设保健品公司、养老器械公司,吹嘘以房养老的好处,强调房子抵押贷款之后,养老公司领取养老金,且无风险。

其次,养老公司会介绍老人认识出借人,让老人与出借人之间签订借款合同,并将房子办理抵押。养老公司带领老人去公证处办理债权公证,如老人违约还款,则债权人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执行。

养老公司会为老人的债务设定反担保,从而打消老人的顾虑。

最后,养老公司将出借人转到老人账户的借款转走,然后每月向老人支付固定收益、替老人偿还借款利息。过一段时间后,养老公司或突然“消失”,老人无力还款,则只能以房抵债。

不难发现,现在的骗子越来越狡猾了。

在中国有两种钱最好赚,一种是孩子的钱,一种是老人的钱。

骗子就抓住了这个特点,尤其是针对老年人,不是理财就是保健品, 但是这种模式和养老骗局比起来还是太低级了。

养老骗局不急于成交,前期铺垫很多、程序复杂,一旦成交,就是骗了老人一辈子的钱。

养老骗局通常有三个特点。

谎称有政府背书或者打着国家政策名义。伴有一些法律程序、披着“公益慈善”的外衣,公司具备高科技技术、把自己包装成高大上、富有爱心的养老机构。

以中安民生举例,宣传中借用了国家的“以房养老”政策,打着民政部、全国老龄委、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等的名义,对老年人实施了欺骗。

而政府站台的背景,无形当中成了对外宣传的金子招牌,使得无数老人直接放下了戒备之心。

同时,为了让老人们深信不疑,中安民生还安排老人与北京鼎驰汇鑫投资担保公司签订了一份担保合同,到公证处进行反担保。

老人签署的合同数量多,而且合同的内容也很复杂,如“云养老”、“资产养老”、“季薪制”等。

老年人有几个懂这些啊?

老人看了公证处、合同就以为一切合法了。

这种操作目的就是不让老人搞懂。这样老人就会完全被养老公司所左右。

其次,骗子会先给老人点甜头,再做针对性营销。

这种模式说到底都是击鼓传花,需要不断拉人头维持这个盘子。

前期,骗子通过超低价组织老人参加旅行团培养好感,或者在五星级酒店每天开介绍会,他们会“贴心”的为你准备下骗局。

给点甜头就让人信以为真。

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贪图小利,殊不知你贪的是利息,别人贪的是你的本金。

最后,直击老人痛点,温情服务是他们的杀手锏。针对老人的养老顾虑出发,那些孤单、有钱、不愿麻烦子女的空巢老人,成了骗子们眼中的目标。

当然,这和中国社会的文化有很大关系。

中国现在养老这么难,60岁以上老人高达2.5亿,公立养老院床位提前一年预约,都不一定能排的上;

私立高端养老机构动辄上万的月费用,又超出了多数人的承受范围。

老年人不愿给子女增加负担,这就是给了以房养老的诈骗公司提供了可乘之机。

同时,骗子们也非常注重情感营销。

老年人,内心深处充满了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不少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更是有强烈的孤独感。

传销机构的推销员隔三差五的来,叫爹喊妈比老人儿女还亲。

时间一久,老人往往碍于情面,更愿意花钱。

更可怕的是,很多老人发现被骗之后还不告诉子女,导致资金难以追回。

而骗子们却能在收网后,再换个地方继续行骗。

“以房养老”骗局从表面上来看没问题,仔细看却很有问题。

国家批准的“以房养老”是拥有房屋完全产权的老年人,将其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目前只有幸福人寿一家保险公司。

但是,养老骗局却不是。

疑点1,把房子抵押给担保机构,房价估值过低、利息过高。

一套房子明明值500万,但养老公司对其房价估值仅为300万元,房价明显不合理。

而老人与出借人签订的借款合同约定的利息往往大于10%,这笔借款利息由养老公司承担,不仅如此,养老机构还向老人支付固定的养老金。

试想,什么理财有这么高的收益?股神巴菲特都做不到的。

疑点2,养老机构的盈利模式不符合经济逻辑。

依养老公司的说法,其借款的目的是为了赡养投资的老人,目的具有公益性。但是其赡养老人的资金来源为何?其盈利模式为何?

这些都是不做解释的。

即便如此,可还是有很多老年人受骗。

一旦上当,短期内损失难以追回。

养老骗局中,涉及法律关系众多,追索链条长。

其中既有民间借贷法律关系、抵押担保关系,又涉及老人与反担保公司之间的担保关系,涉及人数多,调查识别难度很大。

其次,老人举证困难。

很多老人连自己签的是什么合同都不清楚,这怎么举证?

老人向养老公司追索债权,但是养老机构签订的合同亦不碰触法律的红线,就是合同本身存在欺诈,合同却早已被养老公司收走,毫无证据,无从举证。

可想而知,这些无辜老人是最大的受害者,为了不让老无所依的悲剧继续上演,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思!

必须承认,有监管的不到位。

因为,上面也加大了惩治力度。

11月初,民政部出手,发布“养老机构失信惩戒黑名单”,一处失信、联合惩戒、全国拉黑的格局将开始构建。

但是,法律有滞后性,更重要的还是以防范为主。

一是要提高防范意识,谨慎做到“三不”。不要道听途说“谁谁投资挣了多少多少钱”、“公司多好多好”、“国家政策怎么怎么”等就轻易投资,经济行为一定是有盈利逻辑的,不符合经济逻辑的一律不听。

不看公司经营的业绩,不看公司经营的办公环境,而是要看所签署合同的内容,厘清合同关系,要看公司的经营资质,利用网络媒体查看公司是否正常经营,看其经营的项目是否经过批准、备案。不要轻信利益许诺,过高的利益许诺不要相信。

二是要留存证据,积极维权。重点要留存其所签署的合同,转账凭证,合同一定要自己留存,不要轻易转账给养老公司,

三,老人上当受骗,子女多多少少亦有责任。老人空巢危机,容易轻信他人的嘘寒问暖。老人体谅子女,想为孩子节约养老成本,为子孙积攒更多的财富。

如果子女能够对父母多用点心,平时多点沟通,多帮助老人分析,多提醒老人骗术高招,可能就会少一些骗局,少一些“老无所依”的悲剧。

曝光:又一以房养老骗局!(2024年03月),感兴趣的长者拨打:电话:400-006-1879 了解具体收费/预约参观!

特别提醒:本文收集整理或摘抄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更多信息科阅读《 行业观察 》栏目!